第49章示好(第1页)
五皇子满脸的难以置信,他一直追随在太子皇兄身后,他好好的指使人害他干什么。 "你是不是查错了" "属下先开始也不相信,后来让人仔细的查了又查,太子确实曾和林家少爷接触过。" 五皇子绝望,太子皇兄好好的害他干什么啊难道是觉得他没用,厌弃他了,所以才会指使人出手对付他,他这也太狠心了吧。 五皇子想到之前太医说的话,说他骨头不但错位,而且被人踩碎了,必须做手术才能好,但西凉做手术的大夫医术不太精湛,做了也不敢保证好。 除非他去大周,传闻大周周国夫人医术十分厉害,尤其是做手术也很厉害,若是去找她肯定能治好。 可他怎么去大周啊,眼下西凉和大周打了起来。 五皇子上官容想哭,结果还听到自己摔成这样是太子皇兄指使的,他心里说不出的难过。 同时想到一件事,先前他只是摔倒了,当时骨头好像没有碎,结果是有人生生踩在他的错位位置的,而有还踩得特别的重。 五皇子越想越恼火,最后待不住了,高声叫起来:"我要进宫,我要见父皇。"记住网址 现在太子还没有上位成为西凉的皇帝,就这样对待兄弟们,日后他上位成为西凉国君,还有他们待的位置吗 五皇子越想越后怕,尤其是自己之前一直追随着太子皇兄,唯他马首是瞻,结果不知道哪里招惹到他,就这样害他。 以后他上位了,岂不是完全没有兄弟们容身的地方。 五皇子想着周身冒出冷汗。 手下听了他的叫唤,只得让人抬着他入了宫。 上官容一看到上官宸就大哭起来:"父皇救我,我不想做个瘸子啊。" 上官宸虽然好女色,但因为自己的孩子存活下来的不多,对孩子们还不错,有着慈父之心,要不然也不能容忍太子把控着整个西凉。 之前对于太子把控西凉,他虽有不悦,却想着西凉国早晚是他的,他爱管就让他管着吧。 结果没想到太子如此不把他放在眼里。 上官宸很恼火。 此时再听上官容说的话,悖然大怒。 "你说你的腿是你太子皇兄指使人弄断的。" "是,父皇,儿臣不知道哪儿得罪太子皇兄了,竟然让他这样害儿臣,儿臣害怕,父皇,日后若是太子皇兄上位,还有儿臣们待的地方吗父皇你给儿子一块封地,让儿子去封地待着吧,不,不,儿臣还是离开西凉吧,在封地也是不行的。" 上官容是真的觉得上官赫可怕的,所以脸色惨白的抖簌着。 本来他就摔断了腿,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,此时没法站没法跪,只能坐在地上,凄惨不已。 上官宸并没有因为上官容的凄惨就一口咬定太子做了这件事,而是不悦的望着下首的上官容:"你确定是太子指使人做的" 上官容看上官宸不相信,委屈的大哭:"父皇,儿臣骗你做什么呜呜,儿臣一直追随太子皇兄,结果不知道哪里招惹到他了,竟叫他对儿子下这样的重手,父皇,儿臣没有骗你。" 上官宸阴沉着眉眼挥手:"让人把老五抬回去,这事朕知道了。" 上官容前脚离开,上官宸后脚就指使人去查这件事。 当然太子上官赫也很快得到了上官容进宫告状的事。 上官赫脸色阴沉的半天不说话,心里却越发的肯定一件事,之前宫宴上的事,定是老五做出来的,要不然他怎么会入宫去告他的状,他分明是想害他。 上官赫前世是乱世草莽,后来虽说当了皇帝,但于勾心斗角这一块,他还是有所欠缺的,他更多的是果决,心狠手辣,打仗很有谋略,后来当了皇帝,又添上了自大,孤傲,而且一根筋,总认为全天下自己最聪明,最厉害,听不进别人的话,要不然前世他怎么从一众人中脱颖而出当了皇帝呢,这都说明他聪明啊。 此时他听到手下禀报,直觉就认定,上官容就是那个害了自己的人,要不然他怎么一受伤就怀疑他害他呢,因为他害他,就认定他腿受伤是他报复他的。 上官赫命令手下:"去,找人抹平了其中孤的手笔。" "是。" 手下不敢多说,转身就走,太子身边有一个幕僚团,但事实上做主的往往是太子,幕僚们说的话,太子大部分是听不进去的,除非幕僚们说的是太子所想的事。 身后上官赫却蹙眉冷眼的望着皇宫的方向,看来真不能让这老皇帝再坐在那个位置上了,只是该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弄死老皇帝呢 这事以前上官赫没有少做,所以略一想便有了主意。 只是上官赫还没来得及对皇帝下手。 皇帝便接到了边关急报。 西凉和大周一战败了,他们死伤近一万人,而且边关很可能失守,黄将军八百里加急进京,让陛下派兵或者下旨从附近的城池调兵支援边关,因他们对大周出手,致大周隆海关将士愤怒,他们就跟疯了似的攻打西凉边关。 早朝上,上官宸脸色难看的望着下首的上官赫。 这事事先上官宸是不知道的,上官赫一意孤行的安排了这场战事。 其实西凉上至上官宸,下至朝中的大臣,都不太赞成西凉对大周出兵。 大周兵强马壮,他们这时候兵犯大周,不是以卵击石吗 上官宸没说话呢,朝堂上有些看不惯上官赫行动的朝臣说话了。 "此事乃太子一意孤行,臣等当初就不赞成西凉对大周出兵,两国和平不好吗好好的对大周出兵干什么" "乱世枭雄,这太平盛世竟然打仗,臣想不通。" "是啊,臣也想不通,若大周兵犯西凉,我们保家卫国没事,现在两家和平无事,竟然兵犯大周,结果害死我军将士无数。" "我西凉人口本来就不如大周多,这一战又损伤如此多的兵将,这些事传回来,只怕要引起无数人的恐慌。" "臣奏请陛下下旨,立刻向大周求和,以求两国平和。" "臣附议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