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活着简介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403【历法与文字】(第1页)

    今年河南的气候不错,竟然很早就下起了春雨。    这是连续六年全省大旱之后,河南第一次正常下春雨。    悲惨的河南,今年终于可以恢复正常,除了被赵瀚占据的汝宁府,河南其他地方全部没有旱灾。    很扯淡,老天似乎跟赵瀚对着干。    他在河南也就占了两个府而已,但移民最多的那个府,今年即将全府大旱。反倒是满清在河南的地盘,今年将变得风调雨顺。    此外,连续干旱十多年的陕西,今年同样是风调雨顺,山西也只有局部地区干旱。    "崇祯大旱",开始全面向南方转移。    不过满清也讨不得好,数十万辽东军民,集体迁往北直隶。而今年的北直隶,却是干旱重灾区。    说得更具体一些,今年的几处旱情重灾区,分别位于多尔衮和赵瀚的核心统治区域。    来呀,互相伤害呀!    ……    胡定贵在掠夺沈阳人口时,黄幺拿下成都平原时,正面战场也开始行动了。    鄂北、苏北、皖北、南阳府、汝宁府的农民被调动起来,赵瀚去年秋天收上来的粮食,早已源源不断运输到北边。    南北大战,一触即发。    就在这种关键时刻,南京百姓的关注点,竟然不是即将开始的北伐。    没人觉得大同军会战败,似乎横扫中原才是正常情况。他们的目光,投向了正式刊发的《大同历书》、《十二气历》、《大同正音》和《大同字典》。    《大同历书》是《崇祯历书》改编的,只删改了一些明显错误,比如地心说。    侯氏父子在山东被监视,左良玉依旧是摇摆不定。    就在去年冬,侯方域接到母亲的死讯,摆脱满清简直返回河南奔丧。接着又从老家进入安徽,辗转几个月,终于来到南京。    刚刚进城,就见差役挑着担子,沿街向店铺出售《十二气历》。    并非强买强卖,你不买也可以,但今后征收门店税的日期,是按照新历时间进行收取。    "历书怎卖的"侯方域问道。    那差役笑答:"彩色带画一块钱,无色无画的只要一角钱。"    侯方域一路南来,已经知道南方币制。    几年前,主要用于商贾贸易的大同银元,如今已成为很常见的流通货币。一块银元,等于一两银子,俗称"一块钱"。    而且还增加了大同铜元,有五角、两角、一角之分。    传统的方孔铜钱还在使用,大约800文到1200文,可以兑换一块钱,也即兑换十角钱。    但是,只有大同铜钱,可以用于缴纳赋税。    其余什么嘉靖通宝、崇祯通宝,官府和银行一律不认。虽然能拿去银行兑换,但那些属于"废币",基本只能兑来铜料成本价。    "我先看看。"侯方域说。    彩色带画的版本,属于挂历,画着简单的花鸟山水。无色无画,则为台历。    侯方域带来的银子不多,买了一副台历。    他发现新旧历是上下对应的,而且汉字数字旁边,还标注有天竺数字(阿拉伯数字)。    民始元年,黄帝历4339年。    新历一月一日(立春),对应旧历正月初九(立春)。    继续翻阅,发现农历二十四节气,每个节气为新历的1号或16号。大月有31天,小月有30天。    但是,由于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,5月有32天,11月只有29天,夏至为5月17日。    侯方域笑道:"这历法倒是好记。"    侯方域拿着新买的台历,先是找故友打听情况,得知方以智颇受赵瀚新任,于是又去请方以智代为传信。    赵瀚即将亲征,还真没什么时间,侯方域被安排在后天上午。    开国皇帝御驾亲征,不是吃饱了撑的。    由于通讯技术落后,军情不能迅速来回传递。而且战场可能涉及四个省,赵瀚必须把司令部移到前线,因为除了他之外,谁也不能独立压制各路大将。    还有一整天时间,侯方域在南京城内闲逛。    他辗转北直、山东、河南三省,再次来到南方,南北落差实在太大,他喜欢南京这种人间烟火气。    而且,似乎每次南下,都会出现许多新鲜玩意儿。    来到售卖文化用品的街道,侯方域路过一家钟表店,突然听到"当当当"的声音。    他好奇走进去,立即有店伙计笑脸相迎:"这位公子,本店有最新式的自鸣钟,还有整个南京独家专卖的怀表……"    侯方域奇怪道:"我记得这家店面,以前是卖金石字画的,怎改成卖钟表了"    店掌柜笑着接话:"前明的南京勋贵,收藏许多金石字画,被集中存放在翰林院那边。数量太多,翰林院的学士也顾不过来。这家店以前的东家,就买通管理库房的残疾军人和扫地太监,每天带一两件出来。胆子也是真大,孤品字画都敢往外拿,不被发现才怪了。"    "杀头了"侯方域问道。    店掌柜摇头说:"杀头倒没有,商贾全家没收财产,残疾军人收回田产,一股脑儿扔去什么东蕃岛垦荒。听说跟张献忠那些流贼挨着,还得应付岛上生番。"    去台湾种地的有两种,比如郑家水手和士兵,被裁撤了一半,在台湾跟熟番挨着种地。只要能适应气候,这种是没有危险的,而且土地相对肥沃。    至于张献忠和后来的流放者,就得面对生番猎头族。    如今尽量减少死刑,除非罪大恶极,否则重犯都可以选择去跟张献忠作伴。    侯方域走到一座大钟前:"刚才就这个在响"    店掌柜亲自介绍说:"好叫公子知道,这叫自鸣钟,整点可以报时。在这南京城里,卖自鸣钟的就两家,进货都不好进,暂时只有苏州和广州工匠能造出来。两边的钟表作坊,还在打专利官司,也不晓得谁能打赢。"    侯方域继续观察货品,发现一个巴掌大的小钟:"造得这么小"    店掌柜得意道:"这是怀表,越小越值钱。像这么小的,整个南方,也就两三个工匠能造出来。"    "价值几何"侯方域问。    店掌柜笑着比出三根手指:"这个数。"    "三十两"侯方域觉得很便宜。    店掌柜哈哈大笑:"三百银元!"    侯方域听得直摇头,这么贵的价格,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。    单拿粮价来比较,中国古代粮价一直比较稳。从汉代到清代,只有元代粮价属于阴间价格,清代粮价稍显昂贵,其余各朝都差不多。    只要不是荒年,没有遇到兵灾和天灾,每斤米的价钱大概在2文到8文之间(质量正常的铜钱)。    赵瀚稳定币值之后,如今虽然粮食紧张,但南京米价也只在10文左右,价格浮动不会超过2文钱。    仅这一支怀表,就能买三万斤大米!    当然,北方肯定换不来这么多米。    北京的米价,今年春天80文一斤,是南京这边的八倍,普通百姓还在继续饿死。    侯方域逛了一阵钟表店,又去逛隔壁的书店。    五花八门啥都有,甚至还有许多小黄文,赵瀚暂时没有管制这类小说。    "哪有这般注音的"    "我看极好。"    "你当然说好,你是安徽人!"    "安徽也分南北啊,我祖籍凤阳,大同正音可跟凤阳话区别很大。"    "区别不大,我是福建人,那区别才大了。"    "……"    一群读书人,正在围着字典讨论。    他们对字典里某些"简化字",没有任何意见,因为都是已出现的俗体字,书法作品或者写信时经常用到。    唯独对大同正音,意见很大!    侯方域好奇翻开字典,字典附录有拼音表。而且拼音符号和音调符号,都用汉字标注出读法和用法,利用传统切音法一学便会。    至少,对于侯方域来说,他几分钟就看懂了拼音。    又根据拼音拼写语句,发现这种大同正音,跟《洪武正韵》非常相似,只不过部分汉字的读音有所变化。    但是,它符合传统的读书音规则。    只要学过读书音的传统士子,无论是哪里的人,都肯定能听懂大同正音。    侯方域又尝试使用字典查找汉字,无论是拼音查找,还是用偏旁查找,都比传统查字工具快无数倍。    侯方域叹息:"此教化之利器也,功在千秋!我若留在江南,必可共襄盛举,可惜编字典时回了河南。"    侯方域也是无奈,他先去北京花钱,把父亲从诏狱捞出来。回家之后,又协助父亲结寨自守,防备河南的流寇土匪。接着又是祖父死了,再然后寨子被攻破,父子俩被李自成强行带走做官。    朝着赵瀚"皇宫"的方向,侯方域感慨莫名:"文字,历法,有此功德,已是盛世之象。圣君临朝,我辈读书人,又怎能不投身其中"    又过一日,在方以智的带领下,侯方域受到赵瀚接见。    二人路过礼部衙门时,却见几十个士子,正在跪地请愿,希望能够废除大同正音。    "一群腐儒,只会坏事!"侯方域鄙视道。    方以智笑着说:"已经不错了,只有几十个。上次请愿的士子,有一两百号呢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