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TXT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46章是侵占土地还是索要赔款,这是个问题(第1页)

云南的大战,一触即发。但沐春却并不紧张。不仅是沐春,甚至连云南的所有将军,千户以及百户都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。与其说是大战,不如说是抢功。十万三国联军,在他们眼里就是十万份功劳。战斗还未开始,几方人马就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分配军功。云南边境,并不是第一次遭到侵犯。早在明朝初年,就已经爆发了定边之战。这一战,直接打破了麓川想要称霸东南亚的美梦。三万明军直接掀翻了三十万麓川军队,这一战打的实在解气,使麓川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一蹶不振。定边之战,对大明来说有重要意义。在定边之战之前,麓川王国正在进行疯狂的对外扩张。短短几年,其势力就已经到达永昌地界,人口也维持在两百万上下。虽说这点国力和大明没法比,但在东南亚根本找不出一个可以与之匹敌的。周边小国,每年都要给麓川王国上贡,以保证自身安宁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洪武二十一年。因为前元朝廷的软弱,导致麓川一直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里,甚至还公然挑衅大明。在洪武二十年时,更是公然袭击了景东。由于明军并无太多准备,再加上麓川军队有独属于自己的一套作战方法,导致景东之战,明军大败。此消息传到应天府,朱元璋勃然大怒。一弹丸小国,竟敢如此嚣张。屡次犯境,实在是不把大明放在眼里。朱元璋要告诉这些小国,大明不是前元和前宋,不需要通过割地赔款来换取短暂的和平。更不会被这些边陲小国的打的屡战屡败。一道道谕旨颁下,二十万大军在云南集结,势必要荡平麓川。但这二十万大军并不全是战兵,其中包含着很多辅兵。但麓川到此时仍执迷不悟,认为二十万明军根本拿自己没办法。麓川收到消息后,也迅速在边境发动了三十万大军,计划一举进攻定边。三十万大军是麓川的全部兵力,这次倾囊出动,也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。只要麓川此战能够获胜,就能从边境上获得不少利益,更重要的是,大明此后就再也无法阻止麓川扩张的脚步。沐英英勇锐断,只率三万兵马便直击定边。抵达定边后,沐英并没有着急发动攻势,而是在麓川军营对面设立营地与其对峙。沐英先派出三百铁骑出营挑战,麓川则一次性派出步兵数千,战象三十余。云南指挥使张因面对敌军众多并未胆怯,一鼓作气率五十人直冲对方战象,颇有当年张辽风范。张因拔箭朝战象膝盖射去,战象吃痛扑倒,麓川将领也被一同甩落,底下士兵没有犹豫,起手补刀将其斩获。麓川军队没了首领军心大乱,只能仓促向营中撤退。之后又有几战,最终都是以明军胜利告终。此战,斩首麓川三万人,俘虏一万多人。一战打破了麓川的帝国梦。此后,麓川不得不甘愿低头向大明割地赔款,之后也是一蹶不振。这也是为什么云南根本没有把这三国联军当回事。当年麓川三十万大军都被沐英三万军轻松拿捏,如今你十万军又能掀起什么风浪?况且这十万军还鱼龙混杂,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。……“好,实在是太好了!”“沐春果然有几分本事,不愧是沐英的儿子,云南有他,咱是真的放心。”早朝之上,边关急报。沐春率领二十万大军大破三国联军。所有失地已全数收回,十万联军更是被沐春斩首掉了一半。五军都督府听闻此消息后,个个欣喜若狂。沐英,是他们的旧相识,五军都督府的大多数人都和沐英关系极好,比如说傅友德,都是一起征战数年。沐春,他们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。虽说沐英镇守云南后,他们之间很多人都再无联系,但军队中建立的关系,是无论过多少年都不会褪色的。“现在是时候谈谈如何处理这三个国家了。”“诸位爱卿,你们认为咱应该如何让这三个国家赔偿?”朱元璋开口问道。话音刚落,户部右侍郎傅友文便接话道:“臣有本要奏。”“准奏!”傅友德缓缓说道:“臣以为,麓川心怀不轨,多次造反,大明对其已经仁至义尽。”“此次更是联合两国妄图侵占云南边境,更是罪不容诛。”“臣以为,大明应当长驱直入,攻入麓川国都,撤其王室,另立新王,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麓川造反问题。”“若是不换王室,只怕这麓川还会卷土重来,定边之战他们都未曾放弃,只怕此次还不会把他们打服。”朱元璋还未表态,兵部左侍郎陈思道便插话道:“臣也有本要奏!”“准!”陈思道双手作揖,开口说道:“臣以为,傅侍郎所说之话确实有几分道理,但未免有些太过激进。”“如今大明派兵五十万在东瀛,这其中的消耗巨大,况且近日东瀛还处于缺粮阶段,大明国库的负担可谓是越来越重了。”“若是长驱直入麓川,只怕会让东瀛之事雪上加霜,大明实在是负担不起。”“臣以为,三国虽有反心,但已经被一网打尽,目前属实是没有必要侵占麓川。”“倒不如,借此机会索要赔款,不仅可以缓解国库压力,还有利于保证其他战事稳定。”陈思道说完,朝中不少文官都点头赞许。在此之后,不断有官员上奏,朱元璋甚至连一句话都插不上。几方官员在朝堂之上打的火热,赞成和不赞成的人数几乎对等。如此焦灼,就连朱雄英也不好下定论。赞成与不赞成都是有理有据,全都挑不出太大毛病。良久之后,两房官员终于平息,全都静静的朝朱元璋看去。能决定此事的,也只有当今皇上。朱雄英心中不禁为老爷子捏了一把汗,此事可不好处理。朱元璋正襟危坐,并未急着下定论,反倒是先询问朱雄英道:“大孙,此事你怎么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