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爷爷朱屠夫笔趣阁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33章朱允熥的询问,皇兄,北元好不好?(第1页)

蓝家庄各类的工坊越开越多,朱雄英准备将其梳理一下。否则再这样下去,蓝家庄整体就会僵化了,和前世一些国企一样,免不了被解体重组或是直接倒闭。忙碌间,日子过得很快,北元使团也马上到达应天。朱雄英作为皇太孙,自是需要出席迎接的。见朱雄英整日的在外跑,马皇后便派了傅柔嘉和沐瑾将人劝说回宫里。此时,北元使团很快就要进城。朱雄英也被二女联手带回了宫里,为其更换莽服,头戴十旈冠冕,整个人英气勃发,贵气十足。沐瑾看着铜镜中那张还稍显稚嫩的脸,不禁露出了清浅的笑意。嫁给了自己的救命恩人,这不是话本子里才有的故事吗?就是这个英雄年岁还小了些。朱雄英有些烦闷地看着眼前被坠珠遮挡的画面,他向来不喜这一套繁文缛节。可今日北元使臣来访,他身为皇太孙,总不能蓬头垢面地出去见人。只好任由傅柔嘉和沐瑾为自己整理仪容。关键是,古代的冠冕那叫一个真材实料!六七斤重的东西,压得朱雄英脖子都酸了,连头都不敢抬。朱雄英甚至在心里担心,不会被压这一次,他日后都长不高了吧?正在心里默默吐槽时,朱允熥小跑到了他身前,脸上带着纠结问了一句。“皇兄,北元是在很北的地方吗?离我们这里远不远?”虽然不知道朱允熥为何问这个问题,但朱雄英忽然想到,他可不能让朱允熥和旁人一样认为北元大漠是个蛮荒之地。此时的回答说不定就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,来日或许能长成参天大树。因此,朱雄英严肃了面色,认真回答道:“熥弟,北元地处大漠,是如今的苦寒之地,但他们只是身怀宝藏却不知罢了,那里矿产成堆,银矿、铁矿应有尽有,还拥有大片优质牧场,足以供养上万牛羊,来日,皇兄带你亲眼去看一看。”听着朱雄英这番话,朱允熥仿佛卸下了心中大石头似的松了口气,“原来是这样啊,皇兄,看来北元那边也挺好的。”朱雄英笑着道:“当然,这天底下每一寸土地都是好地方,只看如何使用罢了。”朱允熥也不知懂不懂,顺着他的话点点头,“皇兄你这么说熥弟就放心了,但是皇兄,我们可以多去北元那边看看吗?”“可以!皇兄向你承诺,不用多久,皇兄就带你去北元那边游玩一趟。”见到因自己的话不再对北元抱有偏见的朱允熥,朱雄英满意地笑了笑。很好,这才对嘛!待他日后登基,朱允熥这个同胞兄弟就去帮他打天下,除了大明,哪里都可以打!到时候自己占地为王那不香吗?何必非盯着这只有一个人能做的龙椅看?闻言,朱允炆笑了起来,“太好了,这样皇姐嫁去北元后,我们就可以时常去看她,省得她待在那边被欺负。”“对,我们过去……等会儿,你说什么?!”朱允熥惊讶地反问道:“皇兄,你不知道这件事吗?大家都知道了呀。”气得朱雄英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,“你给我仔细说说,到底是怎么回事!”朱允熥不明白自家皇兄怎么这么大反应,乖乖回道:“北元使臣前几日送来一封国书,想要求娶一位公主和亲,宫里现在只有皇姐符合身份。”“北元那么好,熥弟觉得皇爷爷应该是想为皇姐准备一个惊喜,所以才没有告诉她的。”朱雄英哪里还坐得住,不管这些还在为他整理衣裳的宫人,转身就要往外走。“算个鬼的惊喜!”宫人连忙拦下他,“太孙,您去哪啊?”“让开!”朱雄英沉下脸,宫人犹豫着要不要去拦,但头上这冠冕实在碍事,他索性一把将其扔到了地上。坠珠碰地,发出叮当脆响。无人知晓为何朱雄英突然动怒。“皇爷爷在何处?”“回、回太孙,皇上应在奉天殿内。”朱雄英深吸口气,就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去。他爹的,不是说大明是最有骨气的一朝吗?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?怎么现在这规矩还没定下来吗?居然要送公主去北元和亲?朱雄英面色黑沉,气势汹汹地朝着奉天殿而去。……奉天殿。应天六品以上官员,俱是身着官服列此其间。朱标领头,秦王、晋王、燕王三位藩王皆着莽服,头戴冠冕,肃立朝堂之上。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上,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北元使臣阿嘎日。阿嘎日诵读完国书,以蒙元之礼,手扶左胸弯腰躬身,状似恭敬。“尊敬的大明皇帝,我大元皇帝愿不再称帝号,日后只为可汗,想与大明结两国之好,联姻一事,自古有之,还望大明皇帝应允。”阿嘎日之所以这般有底气,全赖数年前那场岭北之战。岭北之战虽不至于让大明伤筋动骨,可那场战役死了太多战马。这些年过去,大明也没培育出原来那般战马规模。所以,阿嘎日判断,如今的大明不似从前那般有余力北征大漠。此次来使,阿嘎日求的绝不仅仅只是和亲,公主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。但求一位公主嫁过去,这些中原帝王为了彰显大国气度,都会给公主陪嫁许多工匠,以便公主能在大漠还保持公主的尊贵。北元真正的目的是这些工匠们。此番求亲若是不能成,挺不了几年,北元就得拉下脸来恳求大明重开茶马互市。和亲之事确实自古就有,可眼前这人姿态高傲,从他脸上实在是看不出北元求亲的诚意。气得原本一些赞同和亲的文臣们都转变了自己的想法。望着阿嘎日那张欠揍的脸,朱棣当即上前一步骂道:“放肆!”“以国书之名逼我大明下嫁公主,这就是你们北元和谈的态度吗?!”此言一出,阿嘎日原本稳操胜券的表情一滞,缓缓收敛了身上的气势,显然意识到了自身的态度引来了大明群臣的不爽。没看那位大明皇帝在朱棣骂完人后脸上露出了赞许的表情吗?